《色戒》

一篇关于观看色戒的影评

可以看作国民党,忽悠学生当炮灰的故事,
也可以看作年轻热血为国付出,却不知现实残酷的故事

故事的女主角是个

故事开头从结束前夕的开始,延伸下去。

一个麻将桌上有四个女人。我们的麦太太其中之一。

从另外一个层面,是两个特务机构,拿着几个热血青年,相互试探的过程,可以理解成高手过招的搭手。

因为电影中,也指出,重庆特工势力,正在关注着他们的情况。

起初刚刚接触,易先生,难道没有察觉,我觉得是察觉了。所以没有第二次来电。

后来易先生搬回上海,几个大学生的任务草草了事。

结束人物前杀的那个人:怕不是,为了践行,也是从理想,到现实的血祭。每个人都通了,那个中间人一刀,女主没有。

几个人商量好了:让女主破处,也是挺坏。可耻
女主的暗恋对象:一腔爱国热血,真实付诸行动,理想化

最后的结局,有点回味,为什么警戒反应速度那么快? 没有及时逃离现场。

感觉 有人也要搞掉易先生,借刀杀人。
因为在汇报的时候,易先生问他的手下,为什么不早点跟他说呢? 很生气,任何一个老大都不希望自己的手下对自己隐瞒。
说的忠党爱国的那个人却跑掉了,真的可笑。口号响亮,跑的最快满嘴忠诚。

还有个场景:
性爱的时候, 女主看了一眼挂在一边的枪,易先生也看了一下没有作出任何反应(一种信任),
男主不喜欢黑,但是被女主用枕头盖着眼睛,也是愿意那么去做的。此时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了。

选钻石,也是个试探的过程。有前面三颗小,最后一颗大。
如果一把女人,前面三个就已经选了。 而不是等到最后一个。啧啧

男主的老婆:
一切都在不言中,觉得这个姑娘不错。
女主麦太太:
感情丰富且坚韧的女子。也注定了解决让他心爱人,免于刺杀的伏笔(从观影,热泪盈眶起)

返回上海 麦太太房间里的镜子, 结尾 易先生也出现在了镜子里

男主角易先生:压抑,恐惧

让我思考到一个问题:越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越显得弥足珍贵,易先生缺少感情的丰富,因为本身工作原因,必须冷血无情。